磚瓦杯墊
甚麼?窯燒要燒兩個月才能出窯?
帶著【小兔】來到三和瓦廠參觀,好奇滴與工作人員交談,才知道窯燒滴辛苦。
大樹鄉傳產瓦窯業在興盛時期曾有一百三十多個窯,是全台灣最主要的瓦窯集中地,隨著鋼筋水泥建築興起,瓦窯業漸而沒落,如今三和瓦廠是南部唯一僅存且保存完整的紅磚瓦窯,坐落在高屏大橋前左轉台21縣續向北行,三座焦黑醒目的窯冒著黑煙。
為了延續傳統產業,四五年三和瓦廠開始走向觀光發展,結合藝術與生活,在96年底成立瓦窯文化協會磚瓦運用工坊,提供民眾DIY磚瓦藝品,也提供磚瓦文化導覽。目前三和瓦窯正轉型朝向休閒、產業、文化、教育的多元化型態發展,延續傳統,給予這百年瓦窯傳產新生命。
第一次踏進瓦窯,說不出是甚麼感覺,紅磚柱、竹子架起的紅瓦屋頂,小時候才有滴老式建築。
筒瓦
筒瓦上滴雕花好美,除了有美化建築物的作用,主要用來保護屋頂簷際的椽頭,防止風雨侵蝕。
取土與練土
傳統磚瓦製作過程繁複,從印瓦、疊窯、燒窯、到瓦磚冷卻需要花上四五個月時間。由於高屏溪土質細緻沒有雜質,濕度黏度恰到好處,適合燒製紅磚、瓦及陶器,特別是瓦片品質優良,頗受土水師傅好評。
推車
陰乾
陰乾一個月,讓水分蒸發掉,再送入瓦窯。
堆窯
三和瓦窯到今天燒磚瓦還是用最古老的窯燒,以木材、稻穀燃燒,窯溫平均在一千度以上。溫度越高所燒出來滴磚瓦顏色越深,磚紅>紫檀色>接近黑色,輕敲打成品的聲音也越清脆。
整個窯裡只見婆婆在工作,應該是假日大家都放假去了。
窯窟熱起來之後,現場要有人全天候監火,不能間斷地持續密閉燃燒,這個窯已經燒了一個多月,裡面都是些高級建材。一個窯一次能燒出三四棟房子所需要的磚瓦。
昏暗滴窯廠藏著百年歷史文物,沒有親自到這,無法了解磚瓦工滴辛苦,高溫窯、稻殼灰燼...就快要消失在現今社會....。
好漂亮的窗花。如今所生產的磚瓦多供應傳統建材與古蹟修繕使用。三和瓦窯目前除了生產各種磚瓦,也燒製各種器皿。
紅瓦屋頂。
磚瓦藝術
超可愛滴小木馬,燒好之後上水彩。這些小東西引起我極高滴興趣,我也好想製作唷!
三和瓦窯旁邊滴老式房舍展示著許多古早時期滴玩意兒。
好可愛滴斗笠燈。
竹瓦天花板。
在這裡你可以DIY磚瓦手工藝品,杯墊、吊飾、燭台、器皿,現場有老師指導製作,價格蠻便宜的,一個簡單的杯墊含窯燒150元。遊客的作品幾乎都是採用電燒。
還有接受藝品訂製,也歡迎公司行號預約體驗教學。
有興趣滴人到【舊鐵橋濕地生態公園】裡的三和瓦廠,來一趟磚瓦文化之旅吧!
三和瓦廠
高雄縣大樹鄉竹寮路94-1號 07-6512037
部落格 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san-333
交通
可在高雄火車站搭乘往佛光山的高雄客運,在蓬萊新村站下車步行約10分鐘即可抵達,自行開車從連接第1及第2高速公道的高雄支線下仁武交流道,循仁林路(186縣道)往大樹,經過高屏舊鐵橋,沿著台21線續向北行,隨即可見外觀焦黑醒目的三和瓦窯,全程約12.3公里。
延伸閱讀
DIY磚雕囍福田/三和磚窯
[自行車]舊鐵橋濕地生態公園/高屏溪河濱公園
大樹趴趴走
http://www.dashu.gov.tw/chinese/04.asp?strurl=04.htm
台灣瓦走向夕陽 三合窯逆勢求生
http://www.newtaiwan.com.tw/bulletinview.jsp?bulletinid=6924
三和瓦窯目前到還是用最古老的窯燒,燒製土埆磚、紅磚以及屋瓦,主要生產紅瓦、清水磚、火頭磚、土埆磚、六角磚、燕尾磚、油面磚及壁磚,花格窗有柳條、金錢、龜型、梅花等,民俗陶器有油罐、筷子籠、花器等。磚瓦,每項產品都充滿濃濃的傳統風味。